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
推广 热搜: 有限公司  日本住友  轮胎设备  建阳龙翔  轮胎  山东省  中国化学  硫化机  巨轮智能  机械展 

追杀外资品牌?自损八百一

   2023-11-17 轮胎商业网10940
核心提示:2022年,随着邓禄普卡客车轮胎“逃离”中国市场,国内外资品牌大车胎所剩无几。而2023年,随着普利司通宣布在12月31日后关闭其商用车配套业务,再度挑明了外资轮胎品牌在中国卡客车胎市场的不利地位。

2022年,随着邓禄普卡客车轮胎“逃离”中国市场,国内外资品牌大车胎所剩无几。而2023年,随着普利司通宣布在12月31日后关闭其商用车配套业务,再度挑明了外资轮胎品牌在中国卡客车胎市场的不利地位。

此外,随着中国轮胎品牌在乘用车轮胎市场的崛起,外资品牌似乎正在重温“被驱逐”的噩梦。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外资轮胎企业前9个月的中国市场营收多数“扑街”······

外资品牌中国市场表现越来越糟

外资轮胎企业三季报显示,米其林和固特异在中国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销量增长。但仍有不少外资轮胎企业在亚太地区的轮胎销量开始“滑滑梯”。亚太地区的外资轮胎企业销售额增长幅度不甚理想,甚至出现同比下滑在2023年前9个月并非罕见现象。

这一销售走势其实是出乎不少外资轮胎企业意料的,毕竟中国轮胎市场的消费体量在全球都数一数二,而随着中国经济在2023年快速复苏,轮胎,至少乘用车轮胎销量应该快速反弹才对。为啥2023年的销售表现却远低于预期走向,甚至与与其背道而驰呢?

原因很简单,中国轮胎品牌已经开始对中国乘用车胎市场进行“撕咬”。就像中国轮胎品牌在过去20年对大车胎市场份额的争夺一样,中国轮胎企业开始了对外资轮胎企业在小车胎市场份额的“追讨”——中国市场销售表现对外资轮胎企业的整体营收和利润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弱,实际上,今年前9个月,外资轮胎品牌诺记的盈利情况已经对上述事实做了很好的说明。

受俄罗斯产能退出,产品供应能力下滑的影响,诺记在中国的销售额无限趋于零;不过神奇的是,诺记却在第三季度却在销量滑坡之下,实现了利润的扭亏为盈,退出中国市场对其销量确实造成了影响,但是这股影响力正在减弱,甚至其对利润的影响已经变得微乎其微。

在外资轮胎企业眼里,中国轮胎消费的“碗”确实足够大,但是因为碗里的品牌太多,所有品牌的生存空间都在被挤压,更何谈利润表现。尤其是,随着近两年消费日趋理智,中国轮胎品牌的销量开始放量增长,在17寸及以下的轮胎消费市场更是给外资品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被逼上大尺寸孤岛的外资轮胎品牌

在现如今中国17寸以下的轮胎市场,至少有70%的份额牢牢把控在了中国轮胎企业手中。有着15寸到16寸轮胎替换需求的车主中大比例是运营车司机(出租车司机,货拉拉运输司机),他们对价格的追求让有着高性价比优势的中国轮胎品牌销量不断高涨。正因如此,自2018年之后,中国品牌乘用车轮胎市场份额节节攀升,到现如今,轮胎店一半以上的品牌都是中国品牌——外资品牌已经被“挤兑”到大尺寸轮胎孤岛。

倍耐力财报显示,其今年前三季度在17寸及以下的销量下降了10%,下降幅度超过了全球在该尺寸轮胎销售中的平均降幅。事实上,在17寸以下轮胎市场,几乎全是中国轮胎品牌在竞争。

但是中国轮胎品牌真的会为销量的增长而陷入狂欢吗?如果有一天,外资品牌开始退出中国轮胎市场,中国品牌会因此而沾沾自喜吗?目前来看,至少多数轮胎企业在短期内并不会。如果有一天,外资轮胎品牌彻底从中国市场离场,最为惊慌的反倒是多数中国轮胎品牌!

唇亡齿寒,没了标杆的中国市场真的能好吗

对于中国轮胎企业来说,外资品牌的离场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大车胎市场当下的销售走向已经说明了他们的担忧。虽然在大车胎市场,中国品牌依靠价格优势拿到了更多配套份额和替换份额,挤占了外资品牌在大车胎市场的生存空间。但同样,随着外资品牌在大车胎市场逐步撤场,国内大车胎市场的价格变得混乱起来——曾经的国内头部品牌价格开始成为“最高价”标杆,更多中小型企业开始用更低的价格侵蚀头部轮胎企业在大车胎市场的份额——就像国内头部轮胎企业在过去20年间利用“低价优势”做过的事情一样。

而为了捍卫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市场份额,不少国内头部企业也开始悄悄利用路演、促销的方式在实施“价格下探”。标价还是与之前一样,但是经过路演和促销,头部品牌开启了和中小品牌的“价格混战”!当然,进入价格战后,轮胎企业国内工厂的利润空间也再度经历压缩。

虽然2023年前9个月,多数中国上市轮胎企业的毛利率保持在了15%以上,但是如果抛开海外基地的利润率,国内产能基地的利润表现几乎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从部分轮胎企业披露的经营数据中可以看到,即使是新搭建的海外工厂,利润也能突破16%,但是国内产能,部分工厂的利润率甚至不到1%。即使是部分企业国内较为挣钱的工厂,利润率也是在8%上下徘徊,与海外工厂的盈利能力形成天壤之别。为啥国内工厂这么不赚钱?低价竞争把利润全“打”下来了!

此前以“低价优势”获利的中国轮胎企业,尝到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苦楚。现在,中小型企业再度利用价格优势抢占大车胎市场份额,中国轮胎企业在大车胎市场迎来了焦灼的“战国时代”。但是大型轮胎企业可以被称作是“轮胎战国时代”的群雄吗?

未必见得!

问问经销商就知道,在更看重价格的大车胎市场,没有哪个品牌真的可以称霸。大车司机永远更纠结于价格表现,尤其是在运输行情不好的时候,大车司机更加会将价格置于性能之上。所以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扩张市场份额,“薄利多销”仍是当前大车胎的销售套路。因此,可以看到,销售额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都在作出巨大的贡献,但是利润,只有海外市场在帮着扛。

这也是为何当提到外资品牌撤出乘用车胎市场这一假设后,中国轮胎企业反而普遍感到焦虑一样——兔死狗烹,外资离开中国市场,中国大型轮胎企业就成为了下一个被低价戳中的靶子。

20年后,中国轮胎市场格局重新分配?

这就是为何中国轮胎企业,尤其是头部轮胎企业在近几年更专注于在乘用车胎高端市场,且在这一细分市场推出的产品价格都与其他产品有着明显的区别(每条价格千元以上)——在完成了市场份额布局后,头部轮胎企业开始试着在乘用车胎利润上有所表现。

这一次在大尺寸高价值轮胎市场,中国头部轮胎企业开始尝试通过性能表现和“配套带动零售”的销售策略与外资品牌硬刚。不过由于外资品牌对高性能轮胎市场把持已久,且还有很大一部分在该领域的忠实客户,因此中国轮胎品牌在这里“突进”的机会并不是太多。不过随着比亚迪等中国汽车品牌的热销,对于为其配套的中国轮胎企业带来了不少在“孤岛”拓展的机会。但是成效如何,还需要在未来3到5年的时间才能看到。

加之,2023年外资品牌在配套市场的销售额开始出现报复性反弹,意味着他们在高端市场仍旧吃着最大块的蛋糕。中国轮胎品牌能够在高端市场崛起,走出“低价”怪圈,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橡机资讯来源:轮胎商业网

来源链接:http://www.chinatiredealer.com/news/show-309213.html

 
标签: 轮胎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橡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橡机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辽ICP备13012307号-5  |  21010602000106
 
Baidu
map